怀宁县政务平台 加入收藏
监督工作
关于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县政府办公室: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水利局高绍文局长受县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农饮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项目推进速度、注重工程运行管理,累计建设各类农村供水工程33处,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总人口39.49万,极大改善了农民饮水条件和质量,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对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会议应到30人,实到29人,该项报告得“满意”18票,“基本满意”8票,“不满意”3票,测评结果为“满意”等次。

会议就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审议意见,现交予研究处理。

一、以破除城乡供水壁垒为途径,提升农饮工程全域规划水平。针对我县现有小型水厂多、地形地貌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县政府应当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编制专项规划”,作为“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对全县城乡供水重新进行全域化规划布局,整合现有供水管网资源,结合现有的长江、观音洞水库、皖埠水库、麻塘湖水库、三鸦寺湖、皖水、潜水以及即将从下浒山水库引水等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和所能覆盖的人口数,结合全县农村发展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科学划分供水布局,突破乡镇行政区划的桎梏,新建改建扩建若干个大型水厂,淘汰制水量小、生产工艺落后、水源地环境差、经营管理不善的小型水厂。以“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破除县供水集团与农饮工程的供水壁垒,进行深度融合,合并或成立全县城乡统一的供水和污水处理的管理机构,消除管理途径的体制障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实现可覆盖全县20个乡镇、243个行政村(社区)的统一供水和污水处理体系。

二、以健全完善保障体系为举措,加大农饮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由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为解决当前农饮工程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应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农饮工程资金投入机制。积极探索以财政补助资金为杠杆,以特许经营权市场化为驱动,以PPP项目进行运作,采取政府收购或原投资者入股经营的模式,招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经营农村自来水厂,组建股份制公司,县乡(镇)政府控股达50%以上实现控股管理,由社会投资者经营。同时对现有的农村自来水厂进行资产评估,明确国家和社会投资者在水厂中所占股份的比例,明晰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和运行管理方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财政补贴、水费提留等方式,建立县级农饮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专户存储,统一用于县域内工程日常维护和更新改造。按照县域统一规划,逐步建设水厂之间的管网互联互通、水源地之间的设施互联互通工程,有效保障水资源共享。

三、以依法治水科学治水为遵循,强化农饮工程水源保护意识。要不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等涉水法律法规,坚持节水优先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增强全民节水爱水意识,养成保护水生态的良好习惯。“县政府应当划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保护区”,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依法打击破坏水源的违法行为,重点解决地表水源的水库养殖投放饵料、河流取水点附近的畜禽养殖、采砂、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浸入,以及沿岸倾倒废渣、生活垃圾等行为,按照“污染者付费、破坏者恢复”的原则,进行科学治水。同时,对农饮工程管网等设施也应依法保护,严厉打击破坏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妥善处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已有农饮工程设施保护的矛盾。

四、以创新机制各司其职为抓手,解决农饮工程建管分离弊端。当前,我县农饮工程普遍存在重建轻管,建管分离的现象。公益性与效益性难以有效统一,导致农村水厂普遍经营不佳。供水单位水质自检普遍缺失,制水工艺普遍落后,技术力量普遍薄弱。为使农饮工程良性运行,长期发挥效益,县政府对农饮工程应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总站的监管职责,制定完善县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实施方案、供水应急预案、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县水利、发改、环保、卫生计生、住建、财政、物价等相关县政府部门应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联合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监督、检查和管理,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要强化水质监测,水厂化验室的日常检测、县供水管理总站每月的检测、县卫生疾病控制中心的不定期抽检等“水质监测三级负责”的管理机制应真正落到实处,让群众吃上“放心水”。真正实现农饮工程产权有归属、管理有主体、运行有机制、群众有实惠、工程有效益。

版权所有:怀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ICP备17007494号-1 未经收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皖公网安备 34082202000257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6-4611088